要干就干最好 ——記中鐵一局甘孜州石渠縣通鄉油路通暢公路工程項目負責人唐明治
唐明治【右】檢查基站測量數據
唐明治【左】在現場指導施工
唐明治指向最高海拔4700多米那段施工線路
1992年8月,剛剛滿20歲、正在讀高二的唐明治,因為父親“讀書是為了找工作,現在上班也是工作”的一句話,就和許許多多鐵一局子弟一樣,接過父輩們手中的旗幟,來到四處當上了一名臨時合同工。
1993年4月,參加工作8個月的他來到工地試驗室從事試驗檢測工作,面對工地單調艱苦的生活,他臟活累活搶著干,急難險重沖在前,加班加點無怨言,虛心學技能,大膽學技術,領導和同志們非常喜歡他。1994年3月,他因為工作表現出色,轉為公司正式合同工;1998年9月,26歲的他,成為了當時四公司最年輕的項目試驗室主任。
繁忙的工作之余,唐明治始終沒有放松對施工管理技術知識的學習,2009年9月,他通過成人自學考試,取得了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大專學歷,開始了他更為多彩的筑路人生。
一
2014年3月25日,對于正在雀兒山隧道項目擔任工區長的唐明治來說,是他參加工作以來心情最為興奮的一天,公司一紙調令,讓他趕往色達縣色色公路項目擔當重任。
這一年,他42歲,在中鐵一局四公司工作了整整22年。先后參加了咸陽機場、戶縣人民路、312國道、神延鐵路、錦阜高速、麗溫高速、京福高速、昌津高速、西攀高速、大準鐵路、準東增二線、都汶高速、南京地鐵、呼準鐵路改造、雀兒山隧道、色色公路、石渠縣通暢公路工程等17個項目的工程建設,從技術員、物機部材料員、試驗室主任,到工區主任、副經理。20多年的東奔西波,無數次的職務變化,他都是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平靜而欣然地接受著組織的每一次安排,唯獨這次到色達縣色色公路擔任項目負責人,讓他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復雜心情和巨大的思想壓力。
唐明治心里非常清楚:在藏區進行工程施工,比內地條件更為艱苦、環境更為復雜,質量更是企業的生命。坐在車上,他的腦子在不斷地思考著這樣那樣的事情,高原缺氧、協調難度大、有效工期短,安全、質量、工期,究竟要從哪兒打開局面,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讓十分疲憊的他一路上卻全無睡意。
高原對于唐明治來說,其實并不陌生,2012年6月25日,中鐵一局四公司中標雀兒山隧道。2012年7月1日,他就來到了雀兒山隧道項目部,在負責前期項目部臨建工作中,他與大家一起,住帳篷、喝雪水、吃泡面,抬沙子、背水泥、搬石頭。“一日有四季,百步不同天”的雀兒山,讓他和先期建點的同志們深深體會到了高原的艱苦和不易。唐明治告訴筆者:剛到山上的時候,很多人嘴唇干裂,耳鳴頭脹,流鼻血,晚上睡覺要醒來幾次。即使快步走上一會兒,都會氣喘吁吁。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搭建好了項目部所有彩鋼房。
建好駐地后,他又以雀兒山隧道工區長的身份負責隧道施工現場管理工作。雀兒山隧道是當今世界上最高海拔特長公路隧道,施工中主要面臨著滑坡體軟弱圍巖、三大斷層、高原長大隧道通風送氧等重要技術難題。
雀兒山隧道口上的130米左右的滑坡體軟弱圍巖堆積體,是冰雪融水從山上沖擊下來的孤石、風化的砂礫等物體,里面有空洞,而隧道掌子面還出現了涌水,使得洞門結構更加不穩定。
為了確保施工安全,唐明治親自動手刷洞門邊坡,與作業隊伍人員一起對隧道掌子面的涌流水采用導管引流排出洞外,采取隧道洞壁縱向、環向打入錨管等多項有效的措施,即便如此,隧道洞身每天也只能向前掘進0.5米。8月底,雀兒山上就下起了第一場雪,早晚變得格外的寒冷,他只好與作業人員一起生火取暖,第一時間完成了炸藥庫建設,隧道施工也進入正常。
當隧道順利施工進洞840多米之時,因洞外路基施工滯后,項目負責人又安排他負責路基施工,他二話沒說,及時組織路基作業隊負責人研究施工方案,每天堅守在施工現場,高原炙熱的紫外線讓他的臉上脫了一層皮。由于他協調到位,組織得力,當年就把所有路基擋墻全部完成,半年時間路基施工完成了40%,為雀兒山隧道項目前期打開施工生產局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2013年8月26日,在中鐵一局四公司雀兒山項目“高揚黨旗筑天路 建功高原創一流”啟動儀式上,唐明治也和項目部全體參建員工一起,莊嚴地舉起自己的右手進行了鄭重宣誓。他說:那一刻,我熱血沸騰,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最為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二
唐明治說: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品質。
一年零八個月雀兒山隧道項目的經歷,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深刻的洗禮,也讓他的施工管理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次去色達縣色色路擔任項目負責人,也與他在雀兒山隧道項目的出色表現是分不開的。
色達縣色色路給人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從一個“色”字開頭的地方到另一個“色”字開頭的地方修一條路,事實也是這樣,色色路起于甘孜州色達縣城所在地色柯鎮,止于色爾壩(色達縣翁達鎮),全長84.5公里。他負責施工色色路53.1公里,經過兩鄉一鎮,2014年4月21日開工,工期一年半。
第一次擔任項目負責人,唐明治本身思想上的壓力已經很大,而色達縣地處藏區腹地,語言溝通上的不暢、民俗與內地不同,戰線長,協調難,一邊靠山,一邊靠河,是通往五明佛學院的必經之路,干擾非常大,只能半幅施工,這讓他更是難上加難。
剛開工進場,臨建用地、電力改遷、強攬工程、強包材料運輸等各方面困難層出不窮。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里,唐明治白天要對外協調縣、鄉鎮、村的領導,晚上要對內組織安排作業隊伍及9個施工班組第二天的工作,沒有專車,他經常坐施工便車或步行辦事,每一件問題的解決都是費盡了周折,吃盡了苦頭。
2014年5月21日,是唐明治有生以來最為黑暗的日子,承攬工程、承包材料運輸遭拒的當地村民,找借口組織多人沖擊項目部。他上前進行勸阻,被多人圍毆受傷,被送往成都住院的第三天,在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業主一個電話,他又及時出院回到項目繼續展開工作。當地政府親自前來項目慰問,并多次讓他回院治療,他都婉言拒絕了,帶著受傷的身體一直堅守到項目工程全部結束。
當筆者問及此事的感受,他平靜地說:企業的形象和利益高于一切,自己受點委屈算不了什么。
2014年6月15日,甘孜州公路局總工程師兼色色路指揮長在檢查時說:中鐵一局不愧是央企,干工程不管是質量,還是進度,確實不一樣。
他管理的色色路項目,在一年多的施工過程中,每個月的檢查評比、兩次信用評價均獲得第一名;并于2015年9月28日提前完工,2015年10月15日一次性通過甘孜州質監局驗收。他本人也被公司評為2014年度先進個人,2015年度優秀項目經理,并獲得業主指揮部2014、2015年度優秀項目經理。
更值得稱道的是,項目在施工進度,安全、質量、環保工作中管控到位,甘孜州及各級政府領導在檢查工地時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新增1個多億工程讓四公司承建。
三
2015年10月底,圓滿完成了色色路施工任務的唐明治,心情格外舒暢,早已把一切的辛苦和委屈拋到了九霄云外了。他想,這下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了。
從雀兒山到色達縣,3年多的高原工作及生活,他與時間賽跑,與牦牛比耐力。缺氧、睡眠不足以及長時間的工作壓力,讓他的身體各項指標出現異常,常年不能陪伴父母盡孝,孩子在上高中的關鍵時刻無法關心,兩個老人和孩子的一切壓力都留給了妻子。他眼眶濕潤著說:每當想起這些,心里就特別愧疚,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妻子。
然而,還沒有休完假,因工作的需要,公司又安排他到四川工程事業中心助勤,協助做好甘孜州精準扶貧暢通公路項目的投標事宜,幾個月中,他以公司大局為重,積極協調各方關系,主動配合各方工作,中標多個精準扶貧暢通工程項目,順利地完成了領導交給他的各項工作任務。
較為豐富的高原施工管理經驗,以及在色色公路的出色表現,公司領導又一次安排他擔任中鐵一局甘孜州石渠縣通鄉油路通暢公路工程項目負責人,這一次,項目工地海拔比雀兒山隧道、色色公路還要高很多,施工管段平均海拔超過甚至達到4300米,其中,有57公里施工線路最高海拔達4700多米,是目前公司在建海拔最高的項目之一。
4月27日接到命令的當天,唐明治就驅車趕往石渠縣,沿途漫山遍野、白雪皚皚,在海子山上,汽車擋風玻璃上的雪凍在了上面,雨刮器都刮不動了,他們硬是一點一點用毛巾擦了下來,剛剛到項目工地的一個多月里,幾乎天天下雪。他告訴筆者:到了石渠縣后才發現,這里的環境和施工條件比色達更嚴峻、問題更多、更復雜。
石渠縣,藏語名“扎溪卡瓦”,意即雅礱江源頭,屬于四川省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結合部;縣城距康定市696公里,距成都市1070公里,境內平均海拔4000米,縣城海拔4300米,是四川省最偏遠、交通最不方便的縣。這里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活著逐水草而居的18個原始游牧部落——“太陽部落”。
唐明治一踏上高海拔的“太陽部落”——石渠縣,就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鄉鎮,考察線路,與石渠縣政府、交通局,甘孜州政府、交通局,中國中鐵城投、中鐵一局四公司四川省甘孜州農村公路工程指揮部密切溝通,確定了石渠縣四鄉四鎮的通鄉油路公路通暢工程137.358公里施工任務。
為了早日開始施工,他帶領副經理解鴿、總工王鵬、安全總監王志強幾個班子成員,分頭行走在數百公里范圍內洽談、溝通、協調,與施工隊伍談事情,要求班子成員一起參加,辦公室的辦公桌以及住宿條件,他和班子成員一視同仁,不搞特殊。
唐明治為人謙和,作風非常民主,經常組織大家一起座談,給大家講高原施工的注意事項,讓大家不要膽怯害怕,要戰勝自我,要有榮譽感和責任感;他還讓大家相互交流各自在以前干過項目的經驗和做法,指出現在項目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他說: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借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持續改進,把項目管理的更好。
在137.358公里的“太陽部落”——石渠縣項目工地上,總能看到唐明治忙碌的身影,太陽紫外線和高原項目管理的壓力,讓他整個人瘦了一圈,脖子上的皮膚也出現了一片片炎癥,整個施工線路上挖掘機、自卸車、裝載機、發電機、加油車、平地機上百臺機械機聲隆隆,一派大干快上的景象,“太陽部落”修天路的第一場戰役正在酣戰。
當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唐明治笨拙地告訴筆者:為了樹立公司形象,就要以項目為依托,打造中鐵一局品牌,要干就干最好,要爭就爭第一。
在工地上,很多次看到過這樣的標語口號,無數次聽到過這樣的豪言壯語。而從唐明治口中說出來,我感覺到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讓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