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公司絳帳站室外信號設備大修工程開通
(寶雞訊)6月25日16時20分,隨著最后一組信號機聯鎖試驗成功,由公司承建的絳帳站室外信號設備大修工程主體竣工并正式開通運行。該工程的順利收官標志著隴海鐵路關鍵節點信號系統升級取得突破,為區域鐵路運輸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注入新動能。
老舊設備煥新 技術標準升級
絳帳站位于隴海鐵路干線,是連接陜西關中地區與西北、華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本次大修工程針對站內6架高柱信號機進行矮型化改造,同步完成信號機機構、電纜箱盒更換及聯鎖、TDCS、STP、微機監測系統軟件換裝。工程還對3處密封不良軌道電路箱盒進行更新,整治其余密封不良箱盒,并按透水型硬面化標準改造設備基礎,全面提升室外信號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此次改造并非簡單的設備更換,而是從硬件到軟件的系統性升級。”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絳帳站項目負責人鄒潤介紹,“我們將高柱信號機改為矮型結構,不僅優化了站場空間布局,還同步完成了信號系統顯示界面的適應性修改,使設備性能與現代鐵路運輸需求深度匹配。”
210分鐘天窗內的精準“手術”
工程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施工窗口期嚴格限制在6月25日12:55-16:25的210分鐘天窗點內,需同步完成軟件換裝、高柱信號機拆除、設備倒裝及聯鎖試驗等多工序作業。為確保萬無一失,項目團隊投入100余名施工人員,劃分為防護組、室內作業組、東西咽喉作業組等專業小組,采用“分區域包干、多工序并行”的施工策略。
高柱信號機拆除環節堪稱“精細手術”。以距接觸網回流線僅1.3米的X進站信號機為例,施工人員需通過側邊繩精確控制倒桿方向,并用編織袋裝土防護既有設備,避免拆除過程中對接觸網和電纜盒造成損傷。“每一架信號機的拆除方案都經過現場實測和模擬推演,倒桿角度誤差控制在 5 度以內。”技術負責人顧君祿表示。
全流程卡控筑牢防線
工程嚴格執行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標準,建立“施工領導小組-安全負責人-現場防護員”三級管控體系。駐站聯絡員與現場防護員執行3-5分鐘聯系制度,通過4G公網對講機實時通報列車運行信息。施工前針對“搶點作業”“設備侵限”“觸電風險”等13類危險源制定專項卡控措施,所有人員需通過安全培訓并簽署“三不動、三不離”承諾書。
值得關注的是,項目團隊創新采用“警戒繩隔離作業區+防護帶避車”的雙重防護模式,在天窗點前120分鐘上行封鎖、下行特定行車期間,通過拉設防護帶確保3人以上作業組同步下道避車,杜絕人身安全隱患。
標準化施工提升效率
為縮短施工時間,項目團隊在電纜箱盒更換中推行“端子配線預標記”技術,對每根電纜芯線進行顏色編碼和用途標注,實現新舊箱盒快速對接。“我們提前繪制了詳細的拆配線表,將每根線的端子位置精確到毫米級,現場施工效率提升40%。”施工負責人校世增介紹。
系統軟件換裝環節采用“廠家駐場+聯合調試”模式,聯鎖、TDCS、STP 等系統廠家技術人員同步作業,30分鐘內完成軟件加載與功能驗證,期間通過備用顯示終端保障車站臨時行車信息查看需求。
工程開通后,絳帳站信號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列車信號響應速度得到提高,為隴海鐵路應對貨運量增長提供關鍵支撐。目前,項目團隊已進入24小時應急值守狀態,將持續跟蹤設備運行情況,確保新系統穩定運行。隨著絳帳站改造完成,隴海鐵路后續區段的信號設備升級工程也將按計劃推進,逐步構建更加安全、高效的鐵路運輸網絡。
施工現場
點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