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小洋江畔“戰”正酣——公司寧波地鐵7號線機電項目大干側記
五月的寧波,天氣如同一場炎日與陣雨交織的變奏曲,時而烈日炙烤,時而大雨傾盆,熱氣蒸騰,變化瞬息。鄞州區小洋江畔,公司寧波地鐵7號線機電項目施工現場,數百名一線建設者們頭頂烈日、腳踩熱土,在各自崗位上揮汗如雨。在漆黑的隧道里,在延伸的軌道邊,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掀起一波又一波施工熱浪。
地下30米的“交響樂章”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走進項目部正門口,三行醒目的大字生動詮釋著項目的狀態。“工程量大,工期又緊張,起步就是沖刺,沒有一點余地。”項目負責人王斌說道。寧波軌道交通7號線全長約39.47km,公司是以聯合體的形式承建2個車站的機電裝修施工。其中,公司負責施工的小洋江車站是寧波軌道交通7號線、4號線與寧象線三線換乘車站,車站總長271米、寬51米,共有地下3層,最大深度30米,施工體量是標準車站的3倍之多。如此大體量的機電專業施工,交叉施工加之時間緊迫,工程建設難度之大,堪比撥釘抽楔。項目自進場起,就按照業主要求,以“只爭朝夕、昂揚奮進”的姿態搶工期、戰節點,秉持著 “科學管理、質量第一、安全至上、高效履約”的管理理念,扎實推進各項施工工作。
五、六月是項目高速推進的關鍵節點月,一小時也等不起、一步也慢不得。為確保施工工序無縫銜接,項目合理安排工作,見縫插針,在炎日時集中精力進行室內作業,陣雨間隙則迅速組織人員對室外設備進行防護和檢查,確保了各項工作的穩步前行,現場180多名作業人員輪番上,以“多點多組多面”的方式進行不間斷作業。
走進車站的地下二層設備區,悶熱的空氣在炎日的加持下愈發讓人感到窒息。工程部長胡雙濤,這位專攻低壓配電與動力照明的青年技術骨干,正穿梭于配電柜間。他安全帽下的發絲已被汗水黏結,卻仍俯身盯著端子排,隨著萬用表發出持續的“滴”聲,他立即指出:“這組線接錯了,需要換到這個端子上面。”盡管工裝被汗水浸出鹽花,他仍逐項檢查壓接痕跡、復核線纜標識。當最后一束線纜以標準角度入柜時,他直起腰活動肩膀,目光掃過整齊的配電柜,90后的臉龐上透著專業的執著:“細節做到位,運營才省心。”
在負一樓的車站大廳,各項作業的工人們全副武裝,在花火四濺的高溫環境下持續作業。遠處成槽機和近處鋼筋焊接聲此起彼伏,一片熱火朝天的大干景象。偌大的站廳內,負責裝修的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高處吊頂作業。只見他們精準測量、仔細安裝,一塊塊吊頂板材在他們手中被有序拼接,逐漸構建出平整美觀的頂部造型。與此同時,技術人員使用激光水平儀對柱面燈具進行垂直度校準,配合柱面鋁板安裝班組完成鋁板接縫微調,確保燈具安裝位置與包柱面裝飾線條精準對齊,最終形成照明均勻、裝飾一體的公共空間視覺效果。在不同區域忙碌作業的施工人員們,雖各自專注手頭工作,卻又似緊密咬合的齒輪,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在這復雜的施工現場協同運轉,讓小洋江站的機電安裝工作穩步推進。
室外奮戰正酣,室內作業同步提速。在車站環控電控室內,設備安裝、線纜敷設以及系統調試等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著。“這些線纜就像是車站的‘神經脈絡’,必須確保它們連接正確、整齊有序,才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容不得半點馬虎。” 作業隊小組長張乾乾一邊忙著整理線纜,一邊向身邊的組員強調著。只見他們手腳麻利地將雜亂的線纜一根根理順,再按照規范進行綁扎和標識,不一會兒功夫,電纜就在他們手中變成了一件精美的藝術作品。由于車站體量太大,一個站僅線纜敷設長度就達到了數百公里,各類設備安裝數量多達數千臺。
在團隊上下一心努力下,過去一個多月小洋江站建設取得關鍵進展,風、水、電及裝飾裝修各專業穩步推進,總工程進度完成80%
時間與汗水的“雙向奔赴”
“按照節點,咱們的有效施工時間剩下不到30天,太緊張了!”
“要在這么短時間干完,等于每天工作量翻了好幾倍!”
“咱們以前可沒這么干過,壓力太大了!”……夜里10點,項目部的會議室里依舊忙碌,一圈人圍坐在一起討論著施工進度,氣氛有些凝重,時間、工期、緊張、量大……窸窸窣窣的討論聲中,聽到的不外乎這幾個關鍵詞。自五月份項目施工進入大干時期,像這樣的深夜座談會幾乎每天都會進行,由于白天施工忙,人都扎在現場,有什么困難問題只能在晚上結束施工后再召集大家討論解決。從早晨6點到夜里12點,24小時的時間對項目全體人員來說,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走過的每一分一秒都是在倒計時,讓人心驚膽戰,提醒著大家抓緊完成眼前的施工任務。“時間真的不夠用,我就恨不得24小時住在現場!”正在協調現場問題的作業隊長李鵬濤說。
城市隨著深夜走向寂靜,窗外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敲打著窗上的玻璃,只聽見淅瀝瀝的雨聲。此時,項目部集中辦公區卻熱鬧非凡,每個工位都座無虛席,鍵盤的敲擊聲與鼠標的點擊聲此起彼伏,匆忙身影在白熾燈的照射下來回穿梭,年輕的臉上寫著對工作的專注和認真。此刻,每個人都心無旁騖地干著手中的活。
項目總工李耀鋒正指著電腦屏幕上的 BIM 模型與工程部小伙子們展開討論。“你們看,這地下二層的風管和消防水管又‘打架’了,昨兒和設計院碰了三小時,才把走向調順。” 他嚴謹的工作態度正是項目部每一份施工方案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印證 —— 從現場勘查、多方協調到多輪論證,每一項方案都經過嚴格審查。談及技術交底,他說道:“技術這玩意兒,就得像張乾乾他們理線纜似的,得一根一根捋順溜了,后面才不會出亂子。” 說罷,他拿起馬克筆在筆記本上寫下 “技術引領,質量第一”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字里行間宣示著項目部全體人員對技術先行、嚴控質量的堅定決心。
“老板,水泥到貨時間給我一個明確的日期,現場等著用的!”物資部的劉爭爭正和廠商老板們煲著深夜的“電話粥”。“最忙的時候一天能打上百通電話,不是在催貨就是在買材料的路上,我耳朵都耳鳴了。一天12個小時坐在這里盯著電腦,連眼睛也不太行了。”說罷,他麻利地給自己滴了兩滴眼藥水,眨了眨眼睛,泛紅的眼睛得到些許緩解,又繼續盯著電腦,填報物資采購流程以及物資到場情況統計表。機電工程涵蓋上百種材料,采購數量大,供貨周期也不一樣,需要盡早將東西采購回來,才能保證現場有充足的物料儲備。現場大干正是物料緊張道時候,必須緊盯著廠商發貨,全力保證項目“糧草”充足。
此時,商法部的惠凱輝正盯著電腦屏幕,結合項目經營實際,不斷完善經濟活動分析表格,為項目夯實成本管控做好責任分解。人工費、主材費、輔材費、設備費、間接費……每一項費用都需要精細化,讓人一目了然。每一項費用在他手中都經過了反反復復地核算,表格內各模塊的設置也是經過多次總結的成果。
“王經理,最近夜班人數增加了,我已協調食堂調整菜單,增加一些肉蛋奶類,確保營養供應。”“再準備一些藿香正氣水和綠豆湯,確保防暑降溫工作的順利開展。”負責后勤事務的辦公室小伙兒張再浩雖然是00后,但做起事兒來粗中有細,對于工人的衣食住行方面,絲毫不馬虎。為了抓緊施工進度,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始終是戰晴天,搶雨天,在清明、五一等節假日期間也是不眠不休的奮戰,眼看端午節到了,辦公室提前購置了粽子給大家加餐,工作忙,更要把企業的關懷送到一線員工的心上。
窗外夜色深重,會議室的燈光映著幾人專注討論的身影,這場關乎“時間”與“汗水” 的雙向奔赴,正化作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為這場沖刺之戰筑牢最堅實的防線。
設備安裝
站廳層裝修作業
橋架安裝
烈日下作業
材料加工
施工成品
奮戰正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