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邊界
漫漫人生之旅,我步履不停,邂逅過無數山川湖海。然而,有些地方,若不是因工作機緣的垂青,或許窮盡一生也只能在想象中徘徊,更何談在此長久棲居,細品它的晨昏與四季。
從無錫地鐵供電維保項目部出門,沿黃興路向北百余米,便是白蕩公園,公園因北依白蕩湖而得名。湖水東西狹長,晴日里,陽光灑落,水面波光閃爍,如一根銀鏈將南北一分為二,城市擴張的勢頭被湖水拒止。南面,高樓林立,都市喧囂此起彼伏;北面,姑里村悠然春耕,一片歲月靜好。一湖之隔,兩景相融,和諧而美妙。
公園棧橋建在水與岸過渡帶的沼澤地上,在城與村的邊界,這里成了自然精靈珍貴的棲息樂園。雨后,水漲成為淺灘;久旱,水落重現泥沼,親水植物在此恣意生長。蘆葦占據了大片區域,纖長的身姿隨春風舞動,葉片被風打磨出沙沙的聲響;鳶尾的花瓣為沼澤地帶來紅、黃、藍的色彩變幻;金錢草無孔不入,逐漸填補了高大植物下的剩余空間,銅錢般的圓葉,為小魚、小蝦撐起了庇護傘;泥鰍從泥沼里探出頭,暗自窺探我的行蹤,稍被驚擾,便如閃電般迅速逃遁無蹤;田螺則無視周邊的一切,背著沉重的外殼自顧自緩慢蠕動,黏膩的足跡在身后的淤泥上扯出無序的線條;水中的金魚藻和水柳,因沒跟上湖水撤離的步伐而被擱淺,鮮嫩的枝葉暴露在空氣中,緊緊蜷縮成一簇,急切期待著雨水的撫慰;小鸊鷉總是與我保持恰到好處的距離,時而潛水遠離,時而回眸張望,它們三五成群,盡情游弋,享受沼澤地豐富的食物饋贈。
暮春的風裹挾著柳絮,在湖面上演一場溫柔的夢。這些白色的精靈乘著上升的熱流盤旋,恍若四月飛雪,卻在觸及水面的剎那,才露出真容——它們終究不是雪片,更不會融化,只是靜靜地浮著,從星星點點到結成一片,像春雪鋪蓋了冰面,又像一筆淡雅的水墨,輕輕涂抹在紙面。一只蒼鷺悄然飛落枯木,收攏脖頸,形似蹲坐沉思的老者,任蓬松的羽毛在陰沉的天色里泛起神秘的藍調。這畫面,驀地令我心頭一顫,仿佛穿越千年,遇見獨釣寒江的蓑笠老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風漸強,柳絮被吹散又聚集,最終沉入岸邊沼澤,化作春泥。風又勁,激起浪花涌向水岸。只是這風不似海風咸澀,那浪也不如波濤洶涌——它融合了彼岸農舍紫藤與月季的花香,推著浪花輕拍岸邊,像母親的手,輕柔而繾綣。
棧橋沿白蕩湖南岸蜿蜒,對岸農舍白墻青瓦,倒映湖面,天地仿佛在水線折疊,如夢似幻地讓人分不清虛實。風過處,倒影碎成粼粼光斑,才將我從恍惚中拉回現實。農田里,青黃色麥苗仰著臉,期待一場透雨灌漿。斜陽下,麥芒泛著金光,彼此摩挲,難舍難分。隱約看到孩童們在竹林中追逐嬉戲的身影,雖不聞其聲,卻能感受到屬于他們的那份純粹的歡愉。農夫挑著擔來到湖邊,彎腰、探臂、汲水,動作行云流水,這湖水,滋養著青苗,也浸潤著農人的歲月。
暮色漸濃,漫步白蕩公園,柏油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如潮水涌入耳畔。而對岸姑里村,因白蕩湖的守護,依然保持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炊煙裊裊,柴扉輕響,悠然愜意。
我多么希望城與村的邊界能在此長久保留。讓蘆葦的根須,慢慢縫補柏油路的傷痕;讓寫字樓的玻璃幕墻,映出麥浪的金黃;讓浮躁的都市節奏,在此尋得片刻安寧;也讓身處異鄉的我能常立棧橋,眺望姑里村,任思緒隨水波蕩漾,將鄉愁折成紙船,順著湖水,漂向遠方的故鄉。